校友在线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概述

发布时间:2010-06-21 06:29:39浏览次数:7369

1949年5月新乡解放,8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公立新乡中学从林县迁新乡,奉令接收国民政府河南省立新乡中学,两校合并。
国民政府河南省立新乡中学于1940年创办,目的是收容豫北沦陷区失学青年。学校成立时招收高中、初中、简师和高师共9个班,学生有400余人。后因日军不断骚扰,学校先后迁荥阳、洛阳、洛宁、卢氏等县。1945年日本投降后迁新乡,学校有了较大发展,共有高、初中13个班,学生600余人。1945年5月新乡解放,市军管会派工作组进驻学校。8月,奉军管会命令被接收合并到太行公立新乡中学。
    太行公立新乡中学是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培养革命干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史任务而创办的一所解放区学校。三年多共毕业初中、高中、师范和干中班(干部中学班)学生544人,这些学生先后被分配到党政机关、学校或部队,在解放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中,也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1949年8月两校合并后,沿用“太行公立新乡中学”校名,校址在原省立新乡中学旧址(现人民路空军家属院)。9月,平原省成立,改为“平原省立新乡中学”,校址迁至城内西大街旧文庙和西小街旧城隍庙(现红旗区政府院和中药厂处)。1951年4月,坐落在臧营西北(今南干道校址)占地141亩的新校舍建成,学校迁新校址上课。新中国的诞生带来了教育的快速发展,遵循中央“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政策,学校扎根牧野,兼容并蓄。继承传统,励精图治,呈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1952年平原省撤销,归河南省教育厅领导,校名改变为“河南省新乡中学”。1955年改为“河南省新乡第一高级中学”。1958年校名改为“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同年被河南省教育厅定为省重点中学。
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冲击了学校正常的秩序,师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大炼钢铁”等。1959至1961年又遭遇到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师生生产劳动较多,对教学干扰颇大。
    1961年,学校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纠正以往工作中的偏差,教学秩序迅速走向正常,至1965年间,经过“向解放军学习”,“向雷锋同志学习”等活动,师生精神面貌深刻变化,学校充满正气、生气,是学校历史上校风正、学风浓、教育教学质量高的最好时期之一。
    1949至1966年的十七年间,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共毕业学生2616人,其中1617人升入高等学校,这些学生有的成为专家、学者,有的在党政机关担任重要职务,有的在部队从事领导工作,有的是企业家等。如1954年毕业生李清溪是武汉大学教授,曾到法国讲学,被法国教育部聘为教授,1960年毕业学生马俊驹是武汉大学教授并任法学院院长,在法人制度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是国内知名法学家。毕业时未考入高等学校的学生经自学深造后,大都获得大专以上学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学校各项工作“以阶级斗争为纲”,学生“停课闹革命”,党政领导瘫痪,教师遭到残酷迫害,学校陷入严重的无政府状态之中。1969年12月,成立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2年3月重建一中党支部,6月成立校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学校行政领导机构)。由于“文化大革命”的耽搁,一中停止招生达三年之久。1969年3月,开始招二年制初中班,1971年7月,招二年制高中班,尽管当时形势使教职工难以工作,但他们坚持在困境中奋斗,学习、备课、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努力工作。
    1976年粉碎“四人帮”,一中全面整顿,正常的教学秩序恢复。1978年一中被重新确定为省重点中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工作步入全面发展的轨道,经过拨乱反正,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师生精神振奋,教和学积极性高涨,教学质量进入快速提升时期。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至1992年,十三年共毕业学生5846人,其中升入高等院校学生3378人,不少后又到国外深造,其中1979届学生娄辛丑在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又攻读博士后,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大学任副教授。1979届路江华北京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现在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任副教授。一中不仅注重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而且积极培养具有特长的尖子学生,1979年至1992年,在参加全国、河南省和新乡市各项学科竞赛中,有400余人次获奖,其中刘强获1990年全国力学竞赛一等奖。
    90年代初,一批校改校建工程竣工。原平房教室陆续拆除,相继完成的有综合实验楼、1号教学楼、2号教学楼、花园、雕塑、自行车棚、西篮球场地硬化等,是“文化大革命”后校容校貌第一次大改观。1992年秋,接受全国集资办学会议全体代表参观。
    90年代,学校与时俱进,推行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及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校内分配模式、创办少儿班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成效显著。该时期,学校取得了包括1993年杨志峰全省高考理工状元、年仅十三岁的少儿班付华考入浙江大学骄人成绩,创造出1998年王琳、1999年徐世明、2000年何碧玉三名同学省高考理工状元三连冠的“高考神话”,在全省史无前例。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在国家教育部、省、市各级有关会议上多次做典型交流,并受到表彰。
    2000—2003年,学校硬件建设进入新阶段,先后建成科技楼、西教学楼、餐厅\公寓楼、高标准运动场\主席台、看台等工程。完成了校园路面硬化、地下管线及供电工程改造、校园宽带网络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及绿化布局调整等工程,校容校貌大为改观。
    2005年后,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坐落于市开发区东南部、占地面积362亩的新校开始动工,次年8月,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新校落成启用。至此,一中已发展成为一所高起点、规范化、前瞻性的高标准省级示范性中学,实现了学校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现拥有一流的多媒体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建有高标准配置的信息技术教室、电子备课室、学术报告厅、校园网络系统,使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数字化。艺术楼、行政办公楼、综合科技楼、体育馆、标准运动场、塑胶跑道、学生餐厅、学生公寓等设施齐备、先进,教学区、办公区冬季集中供热,夏季有空调,办公、教学条件优越。校园集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于一体,环境优美。 
    几年来,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2008年有教学班134个,学生7005名,教职工508名。2007年有1314名学生参加高考,一、二、三本上线人数分别为332人、766人和1001人,上线率分别为25.27%、58.30%和76.18%,分别比06年增长81.42%、57.61%和49.18%,各批次上线率和考生高分率都取得新的的突破。2008年,一本上线333人,二本上线830人,三本上线1157人,分别比2007年增加1人、63人和155人。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在新乡市(包括八县)均居第一。2人被北大录取,2人被清华录取。
    新乡市一中师资力量雄厚、管理科学、校风淳良、教育质量上乘,为新乡乃至河南教育事业创造过诸多辉煌。1960年,新乡市一中被评为全国模范单位, 出席全国群英会;197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国务院给学校颁发了嘉奖令;1983年受到河南省政府嘉奖;1986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教育先进单位”;1992年被评为河南省“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先进单位;同年被省政府评为“中小学管理先进学校”;1993年被评为河南省“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与人,服务育人)先进集体。1994年省教委批准学校为“省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学校”;“河南省体育达标先进学校”;1995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省教委中学教育改革“先进学校”;省教委、团省委、省科委联合命名为“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学校”;1998年,被中央教科所定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基地。2000年,被省教委、 省体委授予“1999年河南省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多次被济南空军、省高招办评为“空军飞行员优秀生源学校”;2001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群体活动先进单位”;省教委“基础教育教学实验基地”;2003年,被评为河南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中小学校园网示范学校”;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绿色学校”;2005年学校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2006年 ,学校被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同年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2008年,被中国教育决策中心名校工程建设委员会、中国教育科技研究院授予“中国名校”称号;被评为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职工之家建设示范单位”。
     历史的辉煌,是几代一中人的付出;今天的付出,必将创造出一中历史新的辉煌。当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2010年的时候,阔步前进的新乡市一中将深情迎来自己的70年华诞。回望历史,面对挑战,一中人协力同心、继往开来,必将创造出一中教育更美好的明天!唯如此,才不辜负学校辉煌、难忘的七十年历史。
 

联系我们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
TOP
网站首页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