萦绕在心中的母校情结——贾卫刚(77届毕业生)
发布时间:2010-06-21 06:40:32浏览次数:3740
萦绕在心中的母校情结
(贾卫刚 新乡市一中77届毕业生 市文教工会主任)
人生旅途中总有几处让人留恋的风景,总有一些令人难以释怀的情结,一中就是始终萦绕在我心中的一道风景和情结。
新乡市一中,我的母校。
新乡市一中,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1975年,带着对知识的渴盼,带着理想的憧憬,我来到了市一中,来到了高一(5)班,与班里的男男女女,与潇洒睿智的班主任聂磊老师,与教我们的各位老师,有了一段终生难忘的情缘。
1983年,充满着生活的激情,怀着对事业的追求,刚刚走出河南大学的校门,我又一头扎进母校的怀中,担任语文教师,8年的岁月中,为学弟学妹们演绎着母校深邃的情愫。
因为是市一中的学生,在同龄人中颇为自豪。
因为在市一中当过教师,在工作中、社会上颇受尊重。
哦,母校——
从高一到高二,我们感受了“文革”的阵痛,经历了非常时期知识从贬低到追捧的过程,感受着社会的躁动和无奈。
老师们尽心地教书,倾心地育人,我们却有心无心的学习,没有什么压力,更谈不上什么动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应对着老师深情而怜惜的目光,应对着父母慈祥而关切的面容。几乎没有家庭作业,放学后就是玩耍。曾有一段时间,不知从哪里借了个相机,我们几个四处借军装摆弄各种形态的威武照,美美地过了一把军人的瘾,好不惬意。
老师带着我们曾步行到七里营,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也曾到龙泉村“学农”,一个月的时间,吃住在农户,与农民们天天披星戴月,咀嚼着“粒粒皆辛苦”的经典名句。每年的夏收、秋种季节,我们总会出现在农村的麦田和稻地,挥汗如雨地收获着腰酸背痛,尽管吃饭时双手端不住碗、拿不住筷子,但还得朦胧着双眼,半躺半坐的参加晚上的学习会。望着我们稚嫩的脸庞、瘦削的身体,房东大娘常心疼的不住地摇头叹息。
“学工”期间,我们在原新乡地区拖拉机厂总装车间干了一个月,了解了从部件到成型的过程,最得意的收获是学会了开拖拉机。也曾在校办试剂工厂学工,我有幸分在了学校地震观测站。天天晚上裹着棉大衣,我们认真观察、记录着仪器描绘出来的美妙曲线,经常透过高倍望远镜,在冷冷的星空,在皎白的月球上,搜寻着新奇,满足着幻想。
“学军”通常在校内进行。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教官,口令、步伐,干脆利落,可一到女生面前,总是腼腆地露出些许羞涩。实弹射击时,每人三发子弹,我凝神屏气,打出了3个满环,教官甚喜,当众又奖励了一发子弹,让同学们好不羡慕。
带着对母校的留恋,我们结束了热热闹闹的高中生活。仿佛一群向往着蓝天的鸽子,我们拿着毕业证,有的上山下乡,有的参军,有的打工,有的懵懵懂懂地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开始了各自人生道路上的艰苦跋涉,放飞中寻觅着难以捉摸的理想。
哦,母校——
母校慈爱的目光,关注着我刚刚参加工作时的蹒跚,见证了我初次踏上讲台时自信与羞怯交织的忐忑。
承继着母校的品格,我虚心的尽情吮吸着老教师们的博学和经验,默默地咀嚼着辛劳,演绎着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承载着母校的厚重,我骄傲的倾情引领着学生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欣喜地品味着收获,诠释着自身的价值与理想。
教师的生活很累,压力很大。尤其是市一中的教师,学生的渴盼,家长的期望,社会的重托,仿佛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青年教师们时刻感受着超乎寻常的紧张氛围,用心地体味着母校薪火相传的深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述说着“丝方尽”和“泪始干”的无怨无悔。
教师的生活也很甜。望着一张张稚气而阳光的脸庞,看着一个个踌躇满志挥别校门步入社会的身影,喜悦的心情会冲淡一切的烦恼和忧愁。当遇到已为人父母的学生尊敬的喊声“老师”时,尽管我现在已不是教师,记忆也依稀模糊,但我依然会情不自禁地升腾起“桃李满天下”的荣耀。
我的教师生活很美,很充实。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知识培植着能力。课余,我和学生们一块儿踢球,一块儿嬉闹,延续着相同年龄时的欢快。还经常与几位老师在简陋的羽毛球场地上捉对厮杀。每年的迎新晚会,我们与学生同台演出,相声、舞蹈、歌伴舞等等,尽管属于业余范畴,但却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投入,每次都能成为晚会的亮点。
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教工团支部课间“卖面包”之事。为筹措活动经费,经校领导同意,我们在校团委书记田新生带领下,教工团员们分成几组,利用课间短短的时间,为一些未吃早餐的学生提供面包等食物,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尽管很累,忙里偷闲,却十分愉快,觉得付出得很有意义。
哦,母校——
母校悠久的历史,成为种植我理想的土地。
母校厚重的积淀,成为锤炼我成长的舞台。
尽管我现在从事着别的工作,但母校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母校的滋养,我将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