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科技创新小专题
发布时间:2020-04-05 10:49:18浏览次数:7012
时政:科技创新小专题
一、时政热点素材链接
科技与国家安全
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解决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问题,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加快补短板,建立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优势。要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要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务的统筹组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要加快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医疗诊断、自动驾驶、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
创新与国际竞争。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这次任务实现了多项创新,填补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要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的精神。我们要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弘扬科学精神,瞄准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坚持补齐短板、跟踪发展、超前布局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解决了一大批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突破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大批一流水平的原创成果,书写了新中国科技创新的辉煌篇章。中国科学院几代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当今世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希望中国科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勇立改革潮头,勇攀科技高峰,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与网络安全。 科技与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要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既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又积极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要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立足于开放环境维护网络安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技与生物安全
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这些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要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平时科研积累和技术储备是基础性工作,要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及时有效捕获信息,及时采取应对举措。要研究建立疫情蔓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行动、保障体系,平时准备好应急行动指南,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
科技与卫生防疫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科学论证病毒来源,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我在2016年就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对抗击疫情所需要的疫苗、药品等研发,要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在保证科学性基础上加快进度。对相关数据和病例资料等,除有法律规定需要保密的外,在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条件下,要向我国科技界开放共享,组织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病毒学等方面的专家,研究病毒传播力、毒性等关键特性,尽快拿出切实管用的研究成果。要鼓励专家学者增强担当精神、职业责任,在科学研究的前提下多拿出专业意见和建议。加快科技研发攻关。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比较初步。要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加强传染源、传播致病机理等理论研究,为复工复产复课等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控指南。要加大药品和疫苗研发力度,同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的积极性,在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推广有效的临床应用经验,力争早日取得突破。要加强病例分析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有效诊疗方案。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支撑疫情防控工作。
科技创新与三新
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驱动下,人工智能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愿同各国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共同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希望各位代表和嘉宾围绕“创新发展·数说未来”的主题,共商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合作大计,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要加强科技创新对能源合作的促进和引领,推动信息技术和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深化能源研发合作,加强经验共享、能力建设、智库交流合作,互学互鉴。
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培育合作增长点。我们要抓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历史机遇,营造有利市场环境,尊重、保护、鼓励创新。我们要提倡国际创新合作,超越疆域局限和人为藩篱,集全球之智,克共性难题,让创新成果得以广泛应用,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中国高度重视智能产业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创智能时代,共享智能成果。
科技与企业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支持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深化交流,共同把握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处理好大数据发展在法律、安全、政府治理等方面挑战。
科技与三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涉农高校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英才,加强科研创新,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科技与现代经济体系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立足省情实际、扬长避短,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科技与交通基础设施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北京要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始终保持国际最先进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建设内外部联通的综合交通体系,是提高机场运行效率的关键。要树立先进管理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运营智能化、便利化水平。
既要高质量建设大兴国际机场,更要高水平运营大兴国际机场。要把大兴国际机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打造世界级航空枢纽,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中国开放包容和平合作的博大胸怀。
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
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举办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旨在为世界沿海国家搭建一个开放合作、共赢共享的平台。希望大家秉承互信、互助、互利的原则,深化交流合作,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海洋经济发展成果。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不仅为各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改善全球生态环境。
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和相关产业发展,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希望各位嘉宾深入交流、凝聚共识,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合作,让创新科技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科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科技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协同发展,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各国关心的一些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
中国一贯秉持开放合作,坚持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本国发展战略和国情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希望论坛促进各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携手合作,凝聚共识,交流思想,深化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中国愿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同世界各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应顺应时代潮流,勇担发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科技与双创
要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给创新创业创造以更好的环境,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当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目标,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深度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和应用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加强标准领域国际合作。
中国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积极推广应用国际标准,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将继续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愿同各国一道,不断完善国际标准体系和治理结构,更好发挥标准在国际贸易和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创新发展是引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各国应该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了更好运用知识的创造以造福人类,我们应该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而不是搞知识封锁,制造甚至扩大科技鸿沟。
科技与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要推动协同攻关,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突破,为区块链应用发展提供安全可控的技术支撑。要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要加快产业发展,发挥好市场优势,进一步打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
要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数字经济模式创新,为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提供动力,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各行业供需有效对接提供服务,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要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在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要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城市间在信息、资金、人才、征信等方面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有序高效流动。要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
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加强对区块链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密切跟踪发展动态,积极探索发展规律。要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引导和推动区块链开发者、平台运营者加强行业自律、落实安全责任。要把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
相关部门及其负责领导同志要注意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能力,使区块链技术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科技与人才强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的未来在青年。开展科技人文交流,推动青年创新合作,是各国共同愿望。希望与会嘉宾围绕“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主题,交流思想,互学互鉴,筑牢友谊基石,扎紧合作纽带,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抱负、成就梦想,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共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科学研究,密切科研协作,推动科技进步,应对时代挑战。
二、科技创新重要学科术语
1. 我国为什么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
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我国科技创新任务十分艰巨,尤其需要在体制机制上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1)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科技创新能够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我国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培育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2)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破发展瓶颈、赢得优势,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创新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提升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打造自主品牌。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加利润。增企业强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3)从个人角度看:
有利于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提升消费水平和质量,促进消费升级,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就业和收入,提升消费能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创新能提升生活品质和人们的幸福感,让更多的人拥有创造财富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4)国家治理角度看: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能够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总之,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2.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转变、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法宝。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创新力量,形成开放合作、协同攻关的新格局,加快产出一批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形成支撑创新发展的先发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健全完善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
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抢占知识产权高地的基础,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要把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来抓,实施好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抢占国际科学前沿领域制高点。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对高校、科研院所、科学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重视和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
(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关键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让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实施、成果转化评价等各个环节发挥主体作用;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打通科技成果到市场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好政府的战略规划、政策供给和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金融财税政策引导和激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
(4)健全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
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是人才,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建立导向明确、正向激励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崇尚学术民主,守科研诚信底线,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
三、相关试题跟进训练
1.2020年1月3日下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客观来讲,目前成都和重庆两个核心城市协调合作机制仍需健全,目前发展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和领域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产能过剩、供给和需求结构不平衡市场互联互通不畅、产业链协同效率不高、合作伙伴建立信任过程较慢要充分利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实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利用互联网,智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对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义。(14分)
2.2019 年 10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要求 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材料一 区块链被人们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底层技术之一,具有防伪造、防篡改、可追溯的技术 9 特性。目前,区块链技术已广泛服务于实体经济领域,能够融合实物流、数据流、信息流、资金 流,简化验证、对账、审批、清算等交易流程。区块链技术可以对农产品、工业品等商品的生产、 加工、运输、流通、零售等环节进行追踪记录,从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 全流程进行追溯。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为核心的智能制造、 数字制造、网络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对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二 区块链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区块链传销”“山寨币”“空气币”等行业骗局,虚假、夸大宣 传区块链产品功能作用等行业乱象,仍亟待解决和优化;区块链安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驱动尚不 明显,我国区块链安全产品和服务市场尚未形成规模。
(l)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意义。(8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区块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 分)
3.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和配套技术的成熟,区块链逐渐成为契合多应用场景的底层技术。2019年10月28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布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了“一键立案”,正式将区块链运用于司法实践,区块链节点能够帮助法院在不依赖第三方的情况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数据真实性、原始性进行验证,从而确保数据传输的可信关系,实现费用更低、效率更高、更安全的处理各类数据。法院通过将审判数据与区块链网络进行实时同步,能对整个审判执行业务工作形成有效地全流程、全链条、无接触监督。区块链数据记录,通过多方数据同步的形式和时间戳的运用,留下不可篡改且发生时间、发生节点、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明确的数据记录。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区块链技术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的意义。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这一要求,区块 链技术大有可为。 区块链具有防伪造、防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性,能为管理者和服务者提供可靠数据信息, 打通数据孤岛,构建实时互联、数据共享、联动协同的智能化机制,促进业务协同办理;利用“区 块链”能建立不可篡改的数字化证明,可在知识产权、证书及公益领域建立全新的认证机制;可 推动相关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可帮助监管部门获取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可深度分析 单位时间物资、资本的集中流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领域提前预判;在司法、执法等领域, 运用区块链电子存证,可有效解决电子数据“取证难、示证难、认证难、存证难”等问题。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区块链技术是如何赋能社会治理的。
5.12月2日,知名刊物《咬文嚼字》公布2019年度十大流行语,“区块链”成为网络热词入选。区块链是一个链式数据结构存储数据库,可以在弱信任环境下,分布式地建立一套信任机制,保障用户业务数据难以被非法篡改、公开透明、可溯源。区块链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在于信任的价值,这正是当今社会上最艰难的一件事情。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及其负责领导同志要注意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能力,使区块链技术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是解决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最佳途径”。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