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少儿部教学反思——王子昕

发布时间:2013-04-14 10:15:23浏览次数:2937

2012-2013年度下期末教学反思

                  新乡一中少儿部语文组:王子昕

2013-1

教学反思总序: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这本书博大精深,细细品味,耐人咀嚼。在我平日教学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教授说:“在中外沐浴教材的对比研究中,我鉴别出了语文教材选文的四种功能,即‘定篇’、‘样本’、‘例文’、和‘用件’。”

当我看完课文的四种功能时,我真的全身心地通透,酣畅淋漓。教五年制以来,领导总是说整合教材,压缩课时。到底如何整合如何压缩,各路行家众说纷纭,到最后也没有出台一个政策,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茫然中寻求一些杂乱的脚印,不能真正体现少儿部教学的宗旨。

看到王教授的书,我尝试着作了一些改动。先将课堂后记摘录下来,以供同行探讨,其中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教学反思一:《家》的学习模式

周国平的《家》属于议论性散文,相对于五年制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把这节课当做“用件”来处理。

“用件”这种类型,学生其实不是去 “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讲的那些东西,或者有选文所讲的那些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王荣生教授如是说。

我的理解是“用件”类型的选文,可以有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在某些方面进行训练。

在准备这节课前,我找了很多切入点。但怎么都难将这一课设置满意。后来在网上浏览有关“家”的散文,发现了周国平的《心疼这个家》和毕淑敏的《家问》两篇文章,脑海中顿觉灵光一现。于是我设计了以读为主,以触动“家”这根情弦为目的,最后写一篇《回视我的家》的一篇文章。

这节课我主要运用三篇文章情感切合点,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作家采取不同文风对“家”的理解。刺激学生对“家”也有不同的认识,或者是和作者感同身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学生再写习作时,思如泉涌,语言真挚感人。课代表把两摞厚厚的120份左右的作文抱来,当我翻开最上面的一本时,我发现自己情不能已,迫不及待地要看下一本,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述说着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家。就像哈姆雷特说的,“一千个读者眼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我想说的是:“每个学生笔下都有风姿各异的一个家。”

这种学习模式,既锻炼了学生大量阅读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会接着尝试。

教学反思二:《石缝间的生命》——以“用件”呈现

《石缝间的生命》是一篇激情勃发的抒情散文,涌动着对高扬的生命力的赞美,作者把自然现象的启示扩张到人类生活,从而使石缝间的生命成为困境危境中的人生的象征,使那顽强的生命力、那坚韧的生存意志,那勇敢的拼搏意识成为人类的榜样。文中许多议论性的语言铿锵有力。

我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感知之后,提出一个问题:这三种植物在生长上的相同点是什么?通过第五段的议论句,我们提炼出了一个观点:适者就是强者。

我准备让学生练习写议论文的开头。于是顺理成章地引出下一个问题:请用文中三种植物写成一个排比句式,作为议论文的开头。时间为三分钟。

我依然将这篇课文作为“用件”来处理,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五分钟下来,我找到了几个精彩的片段,现将齐康辉的开头呈现出来:

“野草为了生存,在一簇一簇瘦叶下生长出根须,寻找营养;山花为了生存,枯萎自己的枝叶节省水分,供给根基;松柏为了生存,将根植入岩石缚住山崖,迎击风暴:他们为了生存而改变着,由此可见,适者就是强者。”

句式工整,运用排比,结构清晰,论证有力,突出论点。达到了训练的效果。

课后,我布置一项作业:小作文《适者就是强者》,400字左右,运用排比的开头,结合一个具体事例,将《石缝间的生命》中的警句运用上去,第二天的作文不少就是美文,这种信手拈来的训练方式,既理解了文本,又训练了写作,何乐而不为?

这两节课下来,我发现这样整合教材,是一件不错的创造,至少是对我来说,课堂又有了新的生机。

教学反思三:《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例文”呈现

贾祖璋的这片文质兼美的文艺性说明文,涵盖了初中阶段说明文体的考点,学生也很喜欢文章的语言。所以,我将这节课以“例文”的形式进行呈现。

王荣生教授说:“材料要能够足以例证知识,同时,又能避免篇章中其他部分可能引起注意导致精力涣散而干扰了所的主题,所以,材料不一定要求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断。这种类型想生成的课程内容可以是:1)来源于一个个的词句以及整篇的文字所体现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共同的法则共通的样式;(2)从文章、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所总结出来的基本原理和行为方法规范;(3)关于诗文和读写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等。

我第一节课学习目标设计为:朗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这一节课对于即将面临中考、已经学习九下的的学生来说很顺利很轻松,文中的诗词也能达到吟诵的目的。作业是在课本上标注文中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找两处即可。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找两处分析即可。在第二节课讲述时,我就找学生说自己的预习作业,根据说明文体的出题模式来进行问答。课下我随即问了几个学生,他们反应收获很多,将说明文的知识点全部涵盖进去。作业布置是查“引用”的作用。第三节课我们用了半节课将“引用”(“引资料”)的类型、作用进行整理学习。学生还学到了不同文体下的不同“引用”的不同作用。

对于经典篇目,可以作为“例文”,还可以作为“定篇”。

教学反思四:《出师表》,以“定篇”呈现

《出师表》是绝对可以采用“定篇”类型讲课。

王荣生教授认为: 定篇的材料应该是一篇完整的,没有经过任何删改的经典作品。这种处理方式的目的是使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这种方式想生成的课程内容(或者说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文化、文学学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说。学生重点学习经典作品的丰厚内涵,这种丰厚内涵,以最权威的解说为主,并且这些解说要想方设法固定下来,让每一批、每一代的学生都掌握。这种对经典作品权威解说出的丰厚内涵,通过教材的注释、助读、课后练习题来体现。

这篇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陆游曾经称赞《出师表》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其感人之深,于此可见。因此必须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它的好处,文章讲解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课堂教学形式,尽量让学生在课堂熟读成诵。

我用了四个课时,进行了字词句的梳理,诵读,感悟情感,写读后感。

教学反思之跋

我非常感谢教研室刘萍萍老师推荐的六本书,在慢慢教学生涯中,在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发展空间上,这位带头人给予我们青年教师无私的指导。正是有了这些指点,我们才能在大师智慧的文字下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否定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联系我们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
TOP
网站首页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