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德育之窗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之窗 / 心理健康/18岁的孩子需要父母给予18岁的爱
心理健康

18岁的孩子需要父母给予18岁的爱

发布时间:2011-10-19 04:10:46浏览次数:2567

 

18岁的孩子需要父母给予18岁的爱
科研处摘录 文源:北京四中网校
 
    自从小初考上大学,她感觉生活就从笑脸变成了苦脸,集体生活实在是糟糕透了,她能做的除了忍耐就是躲回家。
 
    比如说、她需要一个很安静的入睡环境,但同宿舍的同学总是聊到很晚才睡觉;和别人发生矛盾,她感到委屈,但又不知该如何解释,只好拿身边的人撒气。时间长了,大家对小初都疏远起来。因为总是心烦意乱,小初的学习成绩也快速下降。
 
    一个星期,是小初忍耐的极限。每到周末,小初都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里,充分汲取爸妈的关怀,以便能够应对下个星期痛苦的学校生活。
 
    对于小初来说,这是个以她为中心的家。妈妈全身心地为小初打理身边的一切,爸爸的双眼也是望着她,以便随时满足他的需要。爸爸妈妈的爱,太强大了,大到小初心满意足地躺在里面,就像婴儿一般——温暖、安全、自在、轻松,这里没有矛盾,没有痛苦,就好像天堂!这个天堂里的弱点只有一个,它无法再容纳进一个成人,小初19岁了,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她怎么舍得长大呢?
 
    而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女儿不管多大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要用心去照顾的。小初知道,自己在爸妈的眼里,一直都是一个幼小的女孩,也许是8岁,也许是10岁。只要在家,她就会不自觉地用小女孩的心态和爸爸妈妈交流,在家庭中,她是被宠爱的。
 
    人际交往的学习是在不停的互动中掌握的,父母是我们最初的学习对象。
 
    我们的人际交往,一开始都是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学会的。最初,我们以“我”来看待他人时,那个“他人”一般都是父母。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会在我们慢慢长大后,应用到其他的人际关系中,然后经过“加减乘除”,也就是磨合、修正,变成我们固定的交往模式。
 
    小初也是这样学习人际交往的,但是她的“加减乘除”被省略掉了,我们看到,小初和父母的交流模式停在了10岁左右的年纪。住在家里、成绩优异、生活空间不大等等状态让她的人际关系问题被淡化了,人际间交往能力很难得到锻炼。在小初的生活中,可供借鉴的模式是那么少,以至于没有选择地应用了与爸妈的交流方式。
 
    爸妈和孩子的交流是什么模式呢?这当然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自然是照顾和引领的关系模式,充分照顾导致引领孩子长大的力量不足。而小初和学校里的同学之间是一个平等的关系,更需要互相尊重与理解,可这些都是小初的弱项,她心理上还是个孩子。
 
不要做披着狼皮的羊!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画面:小初就像一只懵懂的“小羊”,身上披着一张“狼”皮,开始进入了快乐的“狼”群生活。但不幸的是,狼是肉食动物,羊却是素食主义者。“狼”以狼的方式来共存,那只“羊”在开始时可以装一装,但长久下去,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症状一,眩晕。对新的环境不太了解,一大堆难题摆在眠前,自己却无法处理,心理适应较慢。
 
    症状二,迟缓。做事磨磨蹭蹭,行动缓慢。在和大家的一起行动中,时常处于需要帮助的角色。
 
    症状三,狂化。生活中总是会有摩擦的,如果不知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有时压着、压着就爆发了,开始无差别攻击。
 
    我们可以看到,小初的痛苦生活根源不仅是不会交流,更在于和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想要改变现状,单纯在同伴中学习相处,必然会摔跤碰壁,而更注重与父母之间的改变才是最根本和必要的。创造出新的家庭交流模式,在这个新的家里,是三个成年人,而不是两个。
 
18岁的孩子需要父母给予18岁的爱。
 
    不管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需要符合年龄的相处方式。当父母给的爱太多了,多到我们不需要长大时,父母可以收回一些爱,19岁的成人不用父母看到她的每一个行动。
 
若父母能够用对成人的方式和我们作交流,我们就更容易知道自己怎么做是合适的。虽然这时的父母会不舒服,因为他们并不习惯如此付出爱,但这些改变都是必须的,而我们也要更积极地做出行动,一起来调整自己爱的方式。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