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德育之窗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之窗 / 家校合作/赵素琴老师家长学校讲话
家校合作

赵素琴老师家长学校讲话

发布时间:2015-12-16 09:48:10浏览次数:38849

 

作为家长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先讲一个故事:
 一个大学生,他说上大学之后,他发现20多年来,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干,不会洗衣服、做饭之类倒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在社交和社会经历方面落后同龄人好几年,增加阅历尽快成熟成了他最大的愿望。这都是他的爸爸妈妈“代劳”的结果,为了节省孩子的学习时间,他的父母包办了他所有课外的事,同时几乎禁止了他所有兴趣的发展以及对生活的各种参与。
现在,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满怀爱心地为孩子提供什么、代劳什么或者帮助什么的时候,这些是否真的对孩子有益?
 答案十分肯定,类似于上面的做法有害无益,得不偿失。道理十分简单,因为我们无法帮助他一辈子,因为总有一天孩子要自己开创生活,我们就不能禁止孩子现在参与和尝试各种生活。同样,我们无法永远帮助孩子,那么我们对孩子最好的帮助就是帮助他们学会自我帮助。
 自立是孩子的需要
 2001年的冬天,《燕赵晚报》以通版的形式报道了一个悲剧故事。题目叫做《王威,你可听到你的妈妈在哭泣》。大体内容如下:王威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两代人的完全呵护。家人不允许孩子随便下楼,到后来王威习惯于不下楼。所有的事情都在家人的安排下进行,从上学到参加工作,再到恋爱。家人无比溺爱着王威,王威也理解并感激家人的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威越来越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感到自己好像一个爱的玩偶。这种痛在他的内心深处暗暗滋生,最后到了王威不能承受的程度。心理上长期的压抑和痛苦,最后演化为王威的神经系统异常。王威最后离家出走。  
 我们可以根据王威的经历推断,王威的内心肯定存在极度的压抑。我们想,一个从小没出过远门,一个连大院门都不愿出的人从来不会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的人,他被社会接纳的程度有多高呢?作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不被社会接纳,如何被自己接纳呢,无所适从的王威又如何确立自己的自尊和自信?这样的爱,是一个幼小的、正在发育和成长的生命所不能承受的。这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爱!
 需要补充的是,虽然王威这样的悲剧属于个例,但是像王威这样受着父母过度呵护的孩子却不在少数。自立是一个人的精神需要,破坏孩子自立的条件,就破坏了孩子尊重自己、拥有自己和发展自己的基础。
 自立是孩子的需要,孩子在自立中增长自己的力量并由此获得自尊和价值感。但是这种需要被长期压抑就会萎缩。或许,有的父母会说“我发现自己的孩子并不喜欢自立,事事都依赖我。”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相反渴望独立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是父母们不恰当的帮助和给予促成了孩子依赖的习惯。
 当一位母亲在帮助她的孩子穿衣服时,孩子说:“我自己能穿衣服。”但是母亲说:“我帮你穿吧,我没有时间等你。”或者“你太小了。”这样,孩子渴望自立的愿望就会被父母的命令所抑制。如果孩子不依赖父母,父母就不赞许孩子,当父母不赞许孩子时,孩子必定也不会赞许他们自己,因为人幼年的价值观是依赖于父母的态度的。这样孩子就接受了父母强加给他们的依赖心理,但是父母却认为“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依赖别人”。
明智的父母都把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一个女性朋友在这方面就做得特别的好。她已经很富有,而且她比别人更有理由呵护自己残疾的女儿,但是她却要求孩子打工谋取生活费。女儿很长时间都在麦当劳打工,有一次,她给妈妈打电话说:妈妈,我的假肢这几天好疼。朋友说:孩子,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因为你的脂肪太多了,锻炼锻炼就好了。
人很多时候是从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中学会看待和安慰自己的。假如这位朋友大惊小怪并告诉孩子赶快辞工,那么当孩子再次面临难题的时候,她会怎样呢?她的女儿听妈妈这么说,就半信半疑地说:是吗?那我试试!一星期之后,女儿打电话告诉妈妈,说她好多了,她感到自己更强壮了。 
 我经常想,这位朋友真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她知道怎样才能真正帮助女儿。的确,对于一个残疾的女孩,还有什么比坚强更重要的吗?
 父母妨碍孩子自立的五种心理
 在生活中,家长做孩子的提供者和代劳者,往往是出于以下几种心理:
A.想让孩子幸福,所以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B.为了给孩子争取时间学习,而代劳许多事;
C.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从而代劳;
D.嫌孩子不会做,还不如自己做省事;
E.怕孩子有风险,禁止或者自己代劳。
 家长难免要有一种补偿心理:自己受的苦再不能让孩子受了,自己童年梦寐以求的享受一定要让孩子得到。值得一提的是,并非只有富裕家庭存在这个问题,许多经济一般的家庭甚至收入很低的家庭,也存在这种现象,家长们宁肯为孩子买一双名牌运动鞋而一个月省吃俭用。
当孩子表现出可人的撒娇,马上满足孩子的要求会不会给父母带来一种幸福感?是的,在孩子得到满足的同时,父母也感到很舒畅,他们怜爱孩子的天性得到了满足,他们感到自己很重要,并且为自己能使孩子快乐而高兴。然而,父母作为施爱者和抚养者所感到的幸福是虚假的,因为任何一次不必要的给予、帮助和代劳,都是对孩子自立心理和自立能力的妨碍。没有原则地满足孩子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因为父母们为了“享受”自己做父母的“幸福”而剥夺了孩子自立的机会。
另一方面,家长们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要什么就给孩子什么,帮孩子做这做那,甚至帮助孩子做作业。他们错误地认为这样会使孩子幸福,然而令父母们困惑和烦恼的是孩子的感觉恰恰相反。福只有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时才能产生,而不是产生在一味地接受别人的给予之中。
 自立是自尊的基础,孩子不能够自立,就无以确立自尊并赢得自豪感。父母们一味地提供和代劳,既不能让孩子产生幸福感,也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劳动观,更严重的是溺爱妨碍了孩子经过锻炼和努力而提高自己的机会,实质上也剥夺了孩子成长和自豪的机会。因为孩子不仅从做事和努力中得到锻炼并增长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会由此获得自尊和自信。孩子独立完成某个任务并且能对别人说:“瞧,这全是我自己做的!”此时,孩子们会因为能够独立做事而大大增强自己的自尊心;相反,我们可以想像一个经济上依然依赖家庭的成年人,他的自尊心承受着多么大的压抑。
 有时候,父母们觉得孩子不会做或者做得不好,与其教孩子做还不如自己亲自做更省事,于是干脆自己做。教授别人做一件事要花费很多时间,帮助一个人找到他做某件事的最好的方法要花更多的时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对于孩子来讲这是必需的,这是学习过程的固有特点。所以,我们寻求所谓的“捷径”,实际上是以牺牲孩子学会某种技能的机会为代价的。我们为了躲避麻烦而去妨碍孩子学习,实际上是一种自私,而且这种自私对孩子是十分有害的。
 那些天生爱冒险的孩子们,经常让父母们提心吊胆。要知道让孩子避开任何有风险的事有时候会让孩子面临更大的风险。我认识一个14岁的叫小鹏的小男孩,他十分喜欢足球,但他的身体有点瘦弱。他的爱好遭到了他母亲的坚决禁止,这位母亲担心自己的儿子在运动中受伤或者遭受失败。她后来发现,自己对儿子缺乏信造成的伤害远比在球场上可能发生的任何伤害都大。
 一位16岁的男孩子想要参加摩托车比赛,他的妈妈十分担心并为此专门咨询专家的意见。专家告诉她,允许孩子参加自己向往的活动很重要,尽管有一定的危险性,但通常会受到教练和其他成年负责人的严格监控,其中的风险性会降低到很小。作为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恐惧转化为限制孩子发展的障碍,受伤和生病是生活中难免的事,生活中的危险无处不在,只不过有个几率大小问题。如果为了保护孩子而不让他们参加任何活动,那他们怎么才能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或者危险呢?每个孩子都有增长自己勇气和把握自己能力的需要,我们应该对此正确引导而不是否定,我们要借这个机会让他们学会如何以理性、明智而安全的方式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听完专家的话她半信半疑,但最终她还是支持了孩子的选择。虽然那是在她的儿子向她证明了自己在安全准备方面十分充分之后。孩子的父亲与孩子一同检查了摩托车所有的配件,确保它们不会出现故障。难得的是,儿子在这个过程中克服了他们那个年龄中特有的粗心和草率,并在比赛中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勇气。后来这位母亲,她的儿子在参加了摩托车比赛之后,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增强了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和信心,而且还学会了如何确定和追求自己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对孩子寄予一定的期望值,也是对孩子自立精神的一种鼓励。比如说我们要孩子承担我们家庭中适当的责任,或者说在孩子从事的“工作”中我们表达出我们适当的期望,尤其是面临困难或者挑战的时候,我们对他们切合实际的希望和信任,就会增加他们的信心。相反,我们应该避免在孩子遭遇挑战的时候,给孩子敲退堂鼓。人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如果孩子每次面临新的挑战时都会想起你对他们的能力缺乏信心,那他们自己也就很容易自暴自弃。
总之,当我们在一种特有的爱心的冲动下为孩子提供什么或者代劳些什么时,也许我们正在为孩子将来的生活设置障碍。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是为孩子提供或者代劳,我们最大的责任是教会他们学会自立和自助。
 显而易见,帮助孩子自立要比单纯做一个提供者和代劳者麻烦,它既需要耐心还需要韧性。但是,想为孩子提供一切的目标不仅是自私的,而且是难以实现的,同时孩子由于过于依赖而没有机会锻炼自己获取的能力,这无疑将成为孩子一生难以弥补的后患。如果父母把自己最重要的角色当一个提供者,这就是等于给他们的孩子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遮蔽了他们自立的思想,使他们感到奋斗没有必要。
 我们必须清楚,给孩子提供幸福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父母,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你也不能给孩子提供所有的幸福,每个人的幸福都要靠自己去争取。一个人如果得到别人给予的东西太多,就会对自己获得生活所需的能力丧失信心。
 我们应该确立这样的目标,最好的帮助就是帮助孩子自立,自立使他们自己可以追求到幸福。
下面讲几点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尊的方法
一、 尊重孩子。任何有关孩子的事,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要尽可能听从孩子自己的意见,即使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也要尊重他的想法,给出诚恳的建议,从不粗暴地予以否定
二、 让孩子带路。每次出门,不管是拜访亲友还是外出旅游,总是让孩子走在前头,为我们带路。
四、 经常有意识地与孩子争论问题。自己站在错误的立场上,让孩子在争论中取胜,然后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千万不能老是让孩子输,更不能在日常生活的争论中以老压小,使孩子难堪。
五、 练习当众发言,培养当众辩论的能力。
六、 经常练习正视别人,用有力的目光注视对方,并且保持笑容
七、 保持良好的走路姿势,昂首挺胸,两眼看向远方。经常有意识地把走路速度加快。
八、 经常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自己是个特殊人物,将来必定有出息。这样能使孩子经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且对自己也会有较严格的要求,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确实有很重要的作用。
十、 尽量找出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这不仅对一般孩子有效果,即使是优秀的孩子也很需要鼓励,天才也需要从自己的成果中获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如果自己的成果得不到及时的承认,天才也会因为缺乏动力而枯萎。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孩子来说,更需要用这种方法来培养他的自尊和自信。
以上这些粗浅的见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赵素琴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