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教育30年回眸
发布时间:2020-03-04 07:53:21浏览次数:7713
王 伟
从1989年招收第一届超常教育实验班(以下简称“少儿班”)算起,新乡市一中的超常教育已走过了30个年头。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回望走过的超常教育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深切感受到这项事业的崇高与伟大,倍感荣光和欣慰。20世纪80年代末,为响应党中央“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号召,时任校长刘玉敬和一群痴心超常教育的新乡一中人,敢为人先,三赴北京八中取经,经多方论证和极力争取,在原省教委副主任汤瑞祯和市教育局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创办起了河南省首家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家少儿班,超常教育的种子从此在中原大地上生根、发芽、成长,而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硕果累累。
在30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有艰辛也有荣耀,有付出更有收获。少儿班创办之初曾面临极大的困难:社会的质疑,招生政策的影响,学校顶住重重压力,坚守并辛勤耕耘着这块教育的实验田。从2005年开始,新一届班子大胆改革,狠抓管理,遵循教育规律,科学设置学制、课程,规范课堂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少儿班逐渐赢得了社会信任和家长认可,吸引了新乡市及周边地市学生踊跃报名,曾出现一万多人争报少儿班的盛况。近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少儿班声誉日隆,初步形成“打牢基础、开发潜能、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目前已成为一中,乃至新乡、河南教育最亮丽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优秀小学毕业生的首选。近30年,从一中少儿部走出了20届毕业生,一大批少年英才走进国内外名校,并成长为行业优秀人才。
苗磊,新乡市一中少儿班第一届学生,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苗磊从少儿班毕业后,于1994年至2001年在东北大学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主攻方向为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2006年,苗磊从美国波士顿大学电子工程博土毕业后,即进入美国高科技研究领域,先后从事超高速以太网光交换机和IEEE标准的研发以及家庭无线音乐播放器的研发,先后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30篇,目前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离散事件系统、物联网和智能城市。
杨华瑜,新乡市一中少儿班第三届学生,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副研究员,肝脏外科实验室主任。1997年,杨华瑜考入北京大学,并于之后十年间在北大医学部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学业。
2007年,杨华瑜博士毕业,进入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工作,师从黄洁夫教授(现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从事肝脏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肝癌早期诊断、基于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人肝组织、肝癌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方面。她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45篇。2014年,杨华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省部级个人排名第二)。
何碧玉,新乡市一中少儿班第五届学生,1996年7月,10岁半的何碧玉从小学五年级选拔进入新乡市一中少儿班,在少儿班四年里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小学六年级和初、高中七年的所有课程。2000年高考,年仅14岁的她摘得河南省高考理工科状元的桂冠,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河南省高考历史的奇迹,当年在社会和清华园引起强烈反响。2004年,何碧玉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2009年,23岁的她获得神经科学博士,之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做独立研究员从事脑科学研究,2016年进入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工作,现为美国纽约大学医学神经学系教授。
安玥琦,新乡市一中少儿班第十一届学生。2008年高中毕业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并在华中农业大学完成硕士、博士学业。2017年9月至今,受国家公派出国,赴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接受为期两年的联合培养。
安玥琦热衷于志愿服务,并将“为他人无私奉献”的青春理想付诸于实践。大学期间,她先后担任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常务副队长、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书记等,先后荣获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四个100”最美志愿者、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其支教心得,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先后采访她的感人事迹。
2012年临毕业前夕,绩点专业排名第二的安玥琦毅然决定放弃保研,志愿到贵州山区支教。时年12月,安玥琦带领队友在百里杜鹃普底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受到了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支教期间,她带领“本禹志愿服务队”成员,向总书记写信汇报十余年来取得成果与展望,2013年12月5日,她和志愿者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本禹志愿服务队”的亲笔回信;2014年5月4日,安玥琦作为2014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参加2014年大学生和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座谈会,在会上作为代表发言,并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亲切接见。
辛晓阳,新乡市一中少儿班第十五届学生,优秀影视剧编剧、青年作家。在一中学习期间,辛晓阳曾荣获第十二届、第十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征文一等奖,并先后在《意林》《青年文摘》《萌芽》等杂志发表文章三百余万字。现从事影视剧编剧和文学创作工作,著有影视作品《一念时光》《薄荷之夏》等。
从少儿班走出的毕业生中,还有董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液体运载火箭力学专家,负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动力学设计)、任庆鹏(曾任全国学联执行主席、北京大学研究生会主席)、黄迪(曾参与世界上首台可测量单分子非弹性隧穿谱的无液氦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搭建工作,其研究成果曾被评选为2018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刘萌(现就职于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一局)、王楷(曾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完成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及上海、郑州、广州、南昌等城市的地铁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张晋升(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高级工程师)、张智强(谷歌公司软件研究工程师)等等一大批青年才俊,他们都是从一中少儿班沃土上茁壮成长起来的优秀学子,代表着少儿班学生的精神风貌:素质全面,基础扎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30年超常教育实验,我们有四点深刻体会。
一、在普通学生中蕴藏着英才少年。超常儿童是同龄人群中的客观存在,根据正态分布曲线,超常儿童占同龄人群的1%到3%,是人才开发的“富矿”。超常儿童不是“另类”,而是缺少发现和认可;超常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势在必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普通高中提出,“要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雨露,超常儿童的潜质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这也是新时代条件下高水平教育公平的体现。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期在基础教育。施一公院士提出,中小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刻,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潜质,对于智力超出常态的学生更是如此。学校要创设一切条件,拓宽学生成才的空间,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校应该积极培养学生乐观开朗、自强不息、自主成长的精神和求知欲,提供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学习机会。因此,我们除了给少儿班的孩子提供基础性课程之外,加强开设科技课程、励志课程、实践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坚持了近30年的远足拓展课程、大成智慧课堂,引进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设计思维课程等。通过丰富扎实的基础教育课程,打好孩子未来成才的基础。
三、“五年一贯制”的特殊学制具有较大的优势。学校多年坚持“五年一贯制”,打通初、高中学制和课程。选派有高中教学经历的优秀教师任教,对五年课程统一设计优化,教师自编整合教材,实行加速式教育。教师、学生没有中招压力,较之初中、高中学制具有更大的针对性,教育的自主性和系统性优势明显。实践证明,十五、六岁的少儿班学生与他们年长几岁的同届毕业生同台比拼,成绩丝毫不落下风。近5年高考中取得本科升学率连续100%,一本率基本稳定在80%左右。从2013年到2018年考入北大、清华22人,考入985高校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我们对1993—2010届毕业生做了跟踪调查,他们中有近50%已经取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70%的校友在国内外大学、研究所和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任职。大家普遍认为,“五年一贯制”的课程学制、教师水平以及“自编教材”相对其它学校具有较大的优势。
四、在经济和教育不是特别发达的地区同样可以开展超常教育。超常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贵族教育,而是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新乡市一中地处教育和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的中部内陆地区,30年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有教育部门的支持,有开放宽松的环境,有为超常教育奉献的追梦者,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超常教育一样可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新的征程业已开启,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超常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为国培育英才的使命,做到坚持和超越,超常教育之花就一定会更加绚丽的绽放。
(作者为新乡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