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 教研室/陈兰兰:《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言
教研室

陈兰兰:《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言

发布时间:2011-10-07 08:31:45浏览次数:3063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言
                 陈兰兰           
余文森,教育学教授,1963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专家工作组核心成员,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分课题负责人,教育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
本书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作者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作者的睿智与幽默,读者在本书中随处都可感受到。
第一讲 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 
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第二讲 教学的生成性 
第三讲 三维目标 
第四讲 教学情境 
第五讲 教学关系 
第六讲 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第一条铁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第二条铁律:“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第三条铁律:“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第七讲 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 
  第一方面: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虚化 
  第二方面: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 
  第三方面: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 
  第四方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第八讲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 
第九讲 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第十讲 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类型:教学型教研 
  第二种类型:研究型教研 
  第三种类型:学习型教研 
后记
看了《有效教学十讲》,觉得文章一开头的隐喻很有意思,用穿玉米地打比喻,通过比谁穿得快、比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当中,谁掰的玉米多、谁安全。引出了教学中的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文中提到了很多的例子以及学生学习体验,很多话都说到心里去了,让我忍不住拿起了笔在书上又画又圈,第一章看下来要40分钟左右,但不觉得时间长。
教学情境创设,余教授概括出六种: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2、借助动作或者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如操作、表演、活动、演示;3、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如朗读、描述、比喻;4、借助新旧知识的关联创设教学情境;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历史典故都属于这个范畴;6、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存在的哪些误区:1、形式化的情境;2、假问题的情境;3、缺乏真情的情境;4、“猜谜式”的情境,缘于问题设计指向不明确;5、“电灌”的情境。多媒体课件滥用。
文章中提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对我印象最深。文章提到了:新课程有个很突出的亮点,就是强调课程资源,强调老师要有课程意识,但是这有可能出现教学内容的泛化、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在文中举一个数学课的案例很典型。数学老师教个0,由于举得例子太多了,学生们最后学到的只是0的形态,有关“0”的作用和意义学生的印象却不深。 
近几年,自从新课程改革,我们老师通过学习、实践,在教学上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首先我们老师的观念有了转变,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给了我们教师意识的改变,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拓宽了教学思路。其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了,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强调学生的主动、创新、合作的关系,使课堂活跃起来。这样的课堂都需要教师从自身的专业着手,结合各方面的知识有机整合,多次摸索实践才能慢慢形成。现在我们老师也一直在探讨,实践着,和新课程一起成长着。
但是目前,课堂教学和教育体制也有着互相矛盾的地方,我们中国的学生还是没能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特别是学生到了初中、高中,题海战把他们整个生活都占据了。老师为了提高应试成绩,每天布置很多作业、考卷,还有许多家长另外追加课外作业,有的学生每天晚上不到11点、12点是躺不到床上休息的,早上6点不到就起来,学生的睡眠时间只有5-6个小时,这样的学生哪有这么多精力去更有效地学习、思考?一卷定终身的考试,逼着老师、学生进行题海战,使得学生对学习感到厌烦,也使得学生的整个童年失去了快乐。
所以,我们现在迫切要解决的是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能快乐的学习,不要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只有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终身学习的意识。要让学生改变只有先<从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开始着手,让学生快乐、快速、高效地学习。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