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 教研室/青年教师汇报课教案(六)
教研室

青年教师汇报课教案(六)

发布时间:2014-04-10 11:43:04浏览次数:285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词人的愤慨之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词所运用的典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师:“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副对联说的是谁?

生:辛弃疾      

师:从那些字眼可以看出来?

生:“继东坡”、“南宋”……    

 师:大家以前有没有学习过辛弃疾的作品?

生:《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之》  

 师:大家一起背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想要建功立业(醉里挑灯看剑),却又壮志难酬(可怜白发生)。

师:这首词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今天我们学习辛弃疾另外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看看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二、学习目标

师: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读)

1、理解本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词人的愤慨之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三、检查预习

师:课前大家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接下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看大屏幕(字音、释义、断句)

四、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师:学诗词一个最大的窍门就是多诵读。

师:红色斜线是需要停顿的地方,红色字体是韵脚,要重读,读得响亮!大家齐读。

(学生齐读)

师:读得不错,声音宏亮,吐字清晰,读得很有气势!再次齐读,感受本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生:豪放、慷慨……

五、背景介绍

师: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首词,我们看一下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时作者已经 66岁,他长期过着“隐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后被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任镇江知府。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辛弃疾渴望为国效力,可惜没有人接纳他缓进的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不能不使词人悲愤。

(一学生读)

六、研读上阕

1、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上阕,看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齐读上阕)

师:大家读得更加有情感在里面了。怀古词一般情况下是观眼前之景,想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我们先来看,词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景: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师:“江山”不是简单空间上的江山,而是赋予了历史沧桑感在里面的江山,有一种厚重感;什么是“舞榭歌台”?英雄住处。物非人也非!“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是说刘裕曾经住的地方

人:孙权、刘裕

2、师:词人为什么想到了孙权和刘裕?(学生分组讨论)

①他们都从京口起步建功立业;

②他们都是建立了丰功伟业的英雄人物;

③对孙刘的赞扬,也是对南宋皇帝的指责。

师: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置千百万中原百姓“遗民泪落胡尘里,遥望南师又一年”的痛苦现实于不顾,依旧饮酒作乐,天天歌舞,夜夜笙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已经国破家亡了,他们竟不思复国还乡,仍沉迷于声色犬马,醉心于灯红酒绿,早已忘记了国恨家仇,哪里能与建功立业的孙权、刘裕相比!

上阕小结:缅怀孙权和刘裕两位英雄人物,表达了对他们的仰慕与向往,对照现实,宣泄自己的一腔悲愤。

七、研读下阕:

师:研读完上阕,我们齐读下阕,看下阕写了哪些人?那些事?

生:刘义隆、佛狸祠、廉颇

1、师:为什么会写宋文帝刘义隆?(结合韩侂胄草率冒进的背景理解) 

告诫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以史为鉴,汲取教训,不要草率出兵,要积极准备。

2、师:佛狸祠的景象引发了词人怎样的思考?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学生分组讨论)

师:提示一下,从“烽火扬州路”和“一片神鸦社鼓”进行思考

明确:沦陷区的百姓安于异族统治,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悲百姓麻木,叹朝廷无能!

3、师:结尾一句有何具体含义?

明确:以廉颇自比,抒写了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

用反问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形象。

师:词人什么形象?  

生:年老、悲愤、壮志难酬

师:这个结句是作者在叹息,在呼喊,这是极富个性的、英雄气十足的叹息和呼喊!是全词悲愤悲壮的最高音!可叹我们这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写作本词的两年后,临终前连呼三声“杀贼”含愤死去,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师:下阕小结:写刘义隆、佛狸祠、廉颇,讽刺南宋皇帝偏安一隅,不图恢复,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八、再次诵读全词(配乐)

教师诵读;学生诵读(2个)

九、总结手法

师:学完之后我们发现本词用了很多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生:用典

师:什么是用典?用典的好处有哪些?我们看大屏幕!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主要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恰当使用典故,能显得既典雅含蓄,使语言更加精练、辞近旨远。

师:但是用典要把握度,不能堆砌,要用的巧妙,用的恰到好处,辛弃疾就是用典的高手。综观全词,用典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它所用的除了末尾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是“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况且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仰慕古人、感慨身世、借古讽今、抒发情怀、言简意赅、以一当十,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十、总结全词

师:辛弃疾写典故就是为了写古人故事吗?为了什么?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