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年级动态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动态 / 五育并举/“I’m in(参与)” 课堂模式的理论解读
年级动态
五育并举

“I’m in(参与)” 课堂模式的理论解读

发布时间:2014-03-13 07:21:05浏览次数:2019

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课堂的教学形式,它以模式为驱动,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建设为保障,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理念的贯彻需要学生的参与,而模式(预习、讨论、展示、点评、质疑、拓展等)的采用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课堂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所以我们总结出参与是新理念新模式的关键词,围绕参与这个关键词我们给自己的课堂起了个名字:Im in 课堂。

Im in 课堂的理论解读:

1.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落实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如何参与主要通过讨论、展示、点评、质疑、拓展等环节来实现。

2.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正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形成生动活泼的积极高效的学习状态。

3.从教育哲学规律说:学生是具有强大潜力的活生生的人,是具有强大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没有他们主动积极的参与,教育便不可能发生。从认识论层面讲,实践出真知,学习的本质是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尝试、发现、体验、感悟,获得新知,实现超越与发展。因此教学质量的优劣,教育目标的得失,与教学是否较为集中、合理、系统地为学生创设了立体的参与环境,创造了多元的参与契机密切相关,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数、量、质、广度、深度、力度、等要素密切相关。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我们

强调学生参与课堂正可以满足人的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而一旦人高层次需要得到满足,那么他就有了归属感,就会有自我超越的精神状态,就会为人生目标去拼搏,从而实现了人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巨大转变。

    5.“学习金字塔”理论:美国教育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它形象地显示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留率),其中听讲记住5%,阅读记住10%,声音/图片记住10%、示范/演示记住30%、小组讨论记住50%,实际演练/做中学记住75%,马上应用/教别人记住90%,可见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学生主动参与取得的。

    6.建构主义理论:其核心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不难看出建构主义理论同样也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果。

    富兰克林曾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也许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就能理解和接受。”好的课就是让学生参与进来的课,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许豪杰等/文)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