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讨论的悟语
发布时间:2017-05-09 05:12:33浏览次数:2952
关于讨论的悟语
每日悟语~邢亚歌(创):由于中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局限,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往往是以“机械记忆”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是短暂的、片面的、外显的。所以课堂的讨论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提高比较、鉴别、分析的能力。同时,讨论是个学习互动的过程,通过自我认识的反省与对他人认识的评价,提高学生进行批判和评价的能力,参与讨论的关键是学生能清楚明白地向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做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就要提高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调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达到知识上的深化和扩展。
每日悟语~李鸿雁(创):课堂讨论突出了学生主动去“吃”。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主演”,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真正被激发出来,而不是被动地调动出来。课堂讨论是学生主动去“吃”,不是被动去“喂”。由于是主动去“吃”,一次能“吃”多少,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确定。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多吃多占”;能力稍差的同学不要“生吞活剥”,也不要贪多,容易“嚼不烂”。这样还会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吃不了兜着走”。会学习的同学要在讨论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多方位的消化和吸收,将其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每日悟语~程相光(创):讨论,“就某事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课堂上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的“某事”就是指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这种问题才有讨论价值。既然是探究,那么问题的设置应该是具体明晰的,不能含混不清。既然是“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那么讨论主体应该是多方的,我觉得这种讨论可以是生生间的,当然也可以是师生间的。生生间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智慧,师生间的讨论可以极大增加学生信心,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师生平等关系的体现。既然是“表明见解或论证”,那么讨论双方应该彼此尊重,讨论时按一定顺序进行,每一方都有表达的权利和机会。在小组中,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组长要安排发言的顺序,维持讨论的纪律,同时,教师可以从旁点拨。
每日悟语~肖冬(创):探究性讨论课堂在毕业年级的重要性依然很大,在繁重的复习过程中,如果只是老师一人讲,势必会让学生产生“抗体”,不利于注意力的长久保持。有效讨论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的疲劳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如果高声探讨问题,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变得昂扬起来。中考冲刺,要靠一种精神,要提气。积极有效的讨论让每个人活跃起来,这才是课堂的初衷。体现每个人的价值,突破每个人的极限。
每日悟语~赵慧(创):每个学生都渴望展示,即使是待优生。我们班里有个一年半都没举手回答过问题的孩子,当然成绩也显而易见。今天语文早读,我借机跟他商量,希望该生能读一遍<<十五从军征>>给我听。他连连拒绝:“我不会我不会。”于是我就开始帮他学习生词,他还不好意思地向我展示了一遍。“大家也很想听听你的声音,读给同学们听吧,你肯定行。”再三的劝说下他同意了。早读后,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等待他的阅读,他不好意思的迟疑了好久。最后我提议他用书挡着脸就会勇敢很多,就这样他读得很流利,尽管我们只听到了“十五”两个字,但全班是开心的,他也第一次尝试到了展示的快乐,相信第二次会容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