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校党委组织全体团员青年教师前往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培训,引领青年教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做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在建设全国一流名校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从1960年2月红旗渠修建正式开工,到1974年8月工程全部竣工,10万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历经10年时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追忆修渠历程,感悟红旗渠精神,体悟创业艰辛,砥砺初心使命。培训中,团员青年教师们先后来到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开展现场教学,实地走“红飘带”“水长城”,同上思政大课,沿着历史足迹,重温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奋斗场景,感受当年参加修建红旗渠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伟大创造精神和英雄气概,切身体会红旗渠精神的真正内涵和时代价值。
巍巍太行山,不朽红旗渠。在教学现场,老师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学,一路思、一路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和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奋斗精神和事迹让大家深受激励和教育。老师们表示,通过实地学习,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今后将把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凝聚信仰力量,践行历史使命,用实际行动写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时代答卷。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老校区青年教师姚天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唱响青春之歌,建功伟大时代。
“今天的红旗渠,已不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学习中,南校区青年教师高国辉动情地讲道。
“红旗渠精神铸就于历史,更属于现代和未来。我将不断增强争做出彩一中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奋斗精神,走好新时代教书育人的赶考路。”东校区青年教师李孟月表示。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这是一堂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生动思政课。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照耀着我们的前行路,引领和鼓舞着每一个一中人在建设全国一流名校的奋进征程中,奋楫争先,励志奋斗,写好一中的优秀答卷,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精神长河,映照初心。红旗渠精神永在!